來源: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穗建改〔2021〕7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空港委,市政府各有關部門、各市政公用服務企業,各有關單位:
為持續優化我市營商環境,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廣州市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全流程在線審批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廣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反映。
廣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代章)
2021年9月16日
廣州市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全流程在線審批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決策部署,鞏固并深化我市工程審批制度改革,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全流程在線審批的通知》(建辦〔2020〕97 號)、《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州市用繡花功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若干措施的通知》(穗府〔2021〕6 號)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持續破解堵點問題推動關鍵環節改革
(一)結合國家、省、市改革實際,全面梳理當前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事項、環節、條件,更新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清單,依托廣東省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統一市、區工程建設項目報建審批事項辦理流程規則和辦事指南,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標準化、規范化。(市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林業園林局按職能分工負責,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配合)
(二)健全工程建設項目聯審機制。新供應國有土地、帶方案出讓用地產業區塊的工業房屋建筑項目,推行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并聯審批。在部分行政區試點推行房屋建筑工程規劃許可證、消防設計審查、人防報建和施工許可證并聯審批,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企業一次申報,各部門內部流轉同步審批,減少申報條件互為前置的問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三)推進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融合監管。竣工“一站式”聯合驗收,由監督機構對建設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消防、人防實施融合監管,避免多頭管理,消除聯合驗收技術障礙。工程竣工后實行“一站式”網上辦理聯合驗收,由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會同規劃自然資源等相關部門限時完成聯合驗收,統一出具聯合驗收意見書,結果文書在線獲取,不再單獨出具規劃、消防、人防等專項驗收文書。(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水務局、氣象局、市城建檔案館、市通信建設管理辦公室等部門配合)
(四)提升免費代辦服務水平。在全市各區設立代辦服務室(站)、代辦服務專窗。充分利用代辦服務室、代辦專窗、穗好辦APP 等線上線下平臺,采取線上交流、5G 視頻聯動、現場指導服務等多種方式,為企業提供在線政策查詢、辦事進度查詢、審批疑難問題解答等免費代辦服務。(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各相關職能部門配合)
(五)打通竣工聯合驗收環節和不動產登記環節信息共享。不動產登記部門可通過信息共享獲取的信息、材料,不得要求企業重復提供。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的竣工聯合驗收、不動產首次登記通過廣州市工程建設項目聯合審批平臺一站式申請,實行全流程網上審批,建設單位線上獲取審批結果,探索推行驗登合一模式。(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配合)
二、深化區域評估和用地清單
(一)深化落實區域評估機制。在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新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區域,對環境影響、節能評價、水土保持、文物考古調查、地質災害、地震安全性、氣候可行性論證、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等 8 個事項開展區域評估,明確評估指引和編列計劃。通過市“多規合一”平臺,區政府、主管部門或片區管理機構網站、園區現場通告等形式實現評估結論的全面共享應用。(各區政府、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局、水務局、文化廣電旅游局、地震局、氣象局配合)
已開展上述8個區域評估的,區域范圍內具體工程項目不再重復評估,相關審批、評估部門應出臺告知承諾制審批或免予辦理的具體操作細則。(市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局、水務局、文化廣電旅游局、地震局、氣象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二)依托“多規合一管理平臺”,深化完善用地清單制。土地儲備機構在經營性土地出讓前,組織相關部門開展壓覆礦產資源、地質災害評估、水土保持等6個評估工作以及文物、危化品危險源、管線保護、周邊道路管廊建設等 8 個方面的現狀普查,相關部門在17個工作日內將評估、普查意見以及后續報建環節需遵循的管理標準反饋至土地儲備機構,形成涵蓋地塊規劃條件、宗地評估評價、技術設計要點、控制指標、綠化要求、宗地周邊供水、供電、供氣、通訊連接點和接駁要求等“清單式”信息,在土地出讓時免費公開,相關部門在項目后續報建或驗收環節不得擅自增加清單外的要求。用地紅線范圍內“豁免”供水排水工程開工、市政設施移動改建、道路挖掘、臨時占用綠地、砍伐遷移(古樹名木除外)修剪樹木等4項審批手續,提高企業投資可預見性,減少項目開工前的時間成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林業園林局、水電氣等市政公用服務企業配合)
(三)對全市范圍內新出讓的工業地塊,市、區土地收儲部門應在土地出讓前完成初步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勘察報告納入用地清單,在土地出讓時一并提供給土地受讓人。對帶方案出讓的工業產業區塊內存在的簡易低風險項目,對應位置的巖土工程勘察應達到詳細勘察深度要求。已出讓工業地塊簡易低風險項目未開展巖土勘察,或初步勘察深度不滿足設計需求的,由住房城鄉建設部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完成詳細勘察,勘察成果免費向建設單位提供。(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規范技術審查、中介服務和市政公用服務
(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所涉及的技術審查和中介服務事項,無法律法規規定的一律取消。其中對政府部門牽頭組織開展的技術審查,應明確辦理流程、標準、辦理時限,不得以技術審查名義變相開展行政審批。對社會化、市場化的技術審查和中介服務事項,要加強行業監管,規范市場行為。(市發展改革委、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林業園林局等部門按職能分工負責)
(二)加快提升企業水電氣報裝接入服務。推進全市新建企業用戶用電(2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用水(管道口徑≤DN50且長度≤200米)、燃氣(中低壓)開展水電氣協調報裝服務,建立聯合工作機制,整合電水氣報裝申請表和材料,推行協同報裝、聯合勘探、共享外線工程設計方案,進一步提升水電氣接入效率,其中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的供水、排水接入全流程手續辦理時限不超過5個工作日(不含外線工程施工用時)。(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水務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電水氣等市政公用服務企業按職能分工負責)
(三)電水氣等市政公用服務單位可通過多規合一平臺、廣州市工程建設項目聯合審批平臺,獲取項目地塊、建設主體、接入需求、設計方案、圖檔等相關非涉密信息,提前布局項目周邊區域管網建設,進一步提高企業用戶報裝接入效率。(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水務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電水氣等市政公用服務企業配合)
四、全面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分級分類管理
(一)根據工程建設項目投資類別、規模大小等特點,具體修訂完善房屋建筑、線性工程、公路工程、供排水工程、園林綠化工程、社會投資一般項目、中小型項目、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等審批流程,規范審批流程和辦事指南,實現精細化、差別化的分類管理。(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林業園林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二)建立房屋建筑工程風險、誠信雙矩陣質量安全監管機制。根據工程項目類型、結構安全、重要使用功能質量缺陷可能性、施工安全危險性等,確定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及較低風險四級標示。施工中基于風險等級合理確定監督重點、監督頻次,實施差異化、精準化的現場質量安全監管。施工后基于風險等級實行“一站式”聯合驗收,合理確定參驗部門及驗收條件,精簡優化驗收工作流程。(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三)建立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制度。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定期共享居住用地出讓數據,并在土地出讓合同中明確工程潛在質量缺陷保險相關條款。保險公司通過聘請第三方風險管控機構,在設計階段審查設計圖紙,在施工過程中實施風險管控,在工程交付后對質量缺陷實施保險賠付,保障工程質量。在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中推行工程質量安全保險制度,允許企業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進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建立廣州市建筑工程質量保險信息管理平臺功能模塊,對保險公司的保險行為以及第三方風控單位的風險管控行為進行信息化監管。(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配合)
(四)復制推廣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改革經驗,將低風險項目范圍擴大至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內工業項目,全面推行一站式網上辦理。并聯辦理項目投資備案、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通過政府內部信息共享完成供排水、供電、門牌申報等手續,免于辦理施工臨時排水許可、環境影響評價、地名核準等手續。由政府部門委托符合資質要求的單位、市政公用服務企業免費提供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綜合測繪服務,水電報裝接入服務,推進市政基礎設施配套費改革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支出成本。(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水務局、生態環境局、財政局、公安局、民政局、供排水、供電等市政公用服務企業配合)
五、加快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在線審批
(一)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流程全覆蓋”的市工程建設項目聯合審批平臺功能。全面覆蓋各行政區、廣州空港經濟區和市各相關部門、電水氣等市政公用服務企業的各類工程報建審批事項,實現所有事項可通過平臺開展并聯審批,對工程建設項目實現全過程、全生命周期跟蹤監管。(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林業園林局、生態環境局,廣州空港經濟區管委會,各區政府,電水氣等市政公用服務企業配合)
(二)加快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在線辦理。提升部門系統和市工程建設項目聯合審批平臺的數據對接質量,規范行政審批過程中聽證、公示、專家評審等特殊環節。強化“一個窗口”,提升綜合服務,設置工程建設綜合窗口和市政公用服務綜合窗口,形成“一個窗口進、一個窗口出”的閉環管理模式。(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林業園林局、生態環境局,廣州空港經濟區管委會,各區政府,水電氣等市政公用服務企業配合)
(三)建立覆蓋從設計方案、施工圖設計文件一直到竣工聯合驗收的房屋建筑項目全流程圖紙資料信息共享互通系統。各階段圖紙文件由建設單位自行確認或審圖機構審查同意后上傳系統,工程建設過程中補充上傳圖紙變更文件,形成全生命周期的“一套圖紙”(含 CAD 矢量文件及相關文檔)。圖紙資料應加強信息共享,在消防設計、施工質量安全監督、聯合測繪、竣工聯合驗收、產權登記和城建檔案歸檔等環節減少企業重復提交圖紙。(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負責)
(四)提升網上審批服務便利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一網通辦”,完善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市政公用服務相關電子證照供需協調、合理使用等制度,各級審批部門應及時生成、上傳電子證照,并在業務辦理中應優先使用電子證照,及時向政務服務數據管理部門反饋電子證照應用問題,逐步提高電子證照和前序審批成果材料復用率。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平臺統一通過廣東省統一身份認證平臺進行單點登錄,減少重復登錄、頻繁切換申報界面等問題,切實提高企業網上辦事便利度和流暢度。(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各區政府、市空港委,市發展改革委、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林業園林局、生態環境局,水電氣等市政公用服務企業配合)
(五)落實推廣《建設工程聯合測繪技術規程》。在統一建筑面積定義的基礎上,對各專項面積進行明確界定和細化,進一步明確不同審批階段中測繪面積的定義,運用統一測繪技術標準和規則,實現測繪成果共享互認,推進實現一次委托、聯合測繪、成果共享,減輕企業負擔。將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項目的規劃放線測量、規劃設計方案技術審查、規劃條件核實測量、不動產測繪整合為一個全流程綜合測繪事項,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委托一家具有測繪資質的測繪單位承擔,并將測繪成果應用到相關審批階段,滿足工程規劃許可、竣工聯合驗收、不動產登記業務辦理需要。(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財政局配合)
六、健全推進改革工作長效機制
(一)進一步完善改革協同推進機制。各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切實擔負起牽頭推進改革的工作職責,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堅持統籌謀劃,加強部門協同,深入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實,及時研判當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存在的突出問題,完善配套制度和工作機制,重大改革問題及時報告市工程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健全改革工作評估機制。結合國家、省營商環境評價評估機制,定期對本地區改革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工作成效進行評估,查找問題和不足,加強評價結果運用,持續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現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優。
(三)建立良好的政企溝通機制。加強國家工程審批系統“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建議和投訴”小程序推廣應用,通過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12345政府服務熱線、政府門戶網站、局長信箱、調研座談、企業溝通群等多種渠道傾聽和收集企業和群眾意見建議,建立常態化聯系機制,及時回應企業和群眾訴求。